发布时间:2024-11-18
杨丽萍,女,58岁,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一线教学及科研34年。现任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主任,中西医结合基础学位点负责人。
一、教学科研并重
她深知高校教师肩负着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以及积极的科研精神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她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实现教学科研双促进、双提升。
在科研方面,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三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等10余项课题;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学术专著10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并因此获得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高层次人才,郑州市女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优秀研究生论文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在教学中重视传播创新理念,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她带领团队主动为研究生开设《生物医学数据挖掘》、《医学研究技术与方法》、《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等4门反映学科前沿动态的课程,让研究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以国际学术规范为标准,开设《医学科研绘图与写作》。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写作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规范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杨教授带领团队录制各种常用实验操作,制作视频。对难度高、危险性强、耗资大的尖端实验技术开发成虚拟仿真系统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率先垂范,在57岁的年龄仍然锐意拼搏,参加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程教学创新大赛并荣获一等奖;积极申报并获批河南省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项,河南省教学质量工程2项目;参加学校仲景教学名师选拔赛,荣获校级仲景教学名师荣誉称号。指导研究生连续两届参加全国智能医学大赛,分别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诸多努力得到肯定,2024年荣获河南省教学名师称号,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
二、倡导质疑和创新
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突破传统思维、传统的认知,开拓新领域、发现新规律、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理论。因此杨教授认为一个优秀的学者要有质疑的精神、挑剔的眼光和打破传统的勇气。正因为杨老师的创新理念根植于心,她独立撰写的或指导的研究项目才屡屡中标,比如他们的10人团队共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7项,青年基金项目3项,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她也经常受邀参加校内外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目的评审工作,她精彩地、一针见血的点评给学者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把创新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她立志做创新的引领者,大胆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课教学模式,以《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为抓手,积极引导本科生开展探索性的科研小项目,把课程打造成创新成果的孵化器。经过8年的探索,指导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3篇,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省级特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赛金、银、铜奖,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河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21项。把以赛促教、已赛促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三、注重学生品德培养
良好的品德修养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她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更重视他们的品德塑造。她经常用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的案例教导学生要诚实守信、勤奋刻苦、勇于创新,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常常对学术不端案例进行深刻剖析,警醒学生不可贪图名利、不可急功近利。她以身作则,对学生的每个选题反复论证,对每个实验结果反复验证,对每篇文章的观点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进步,更成为了有道德、有担当的人。指导的学生荣获省级优秀毕业论文。
四、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她不但重视学生学业发展,更对学生关怀备至,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勇于创新的团队文化。通过开展游园会、分享精彩摄影活动、评选最喜欢的同学、最有奉献精神、最有成就之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心理素质。每当学生取得成绩,她都会在群里发贺信。每到开学季或毕业季,她会邀请学生到家一起做饭、分享各地美食、把酒聊未来。当学生压力过大时,她会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踏青、跑步活动,释放压力,增进友谊。学生家中有事,她都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怀。学生实验失败,或论文被拒,心情沮丧时,她会像妈妈一样耐心开导,分析原因,帮助修改完善。